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

接納恩典的我

本週查經創四五,約瑟:現在,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。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保全生命。
來看看現代版的見證:

夏忠堅牧師:

我也曾經走過很久、很痛苦的接納恩典、接納自我的歷程。  1955年,我小學二年級,離開出生地澎湖,與我三哥被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士接到她所創辦的孤兒院。院裡上百個孩子,只有一位主任、兩位褓母。 當時沒有所謂的「專業社工」,能照顧好院童的基本生活就已經很不容易了,哪裡還能兼顧院童的個人成長?大大小小的懲罰似乎是管理的必要手段,自求多福也是 生活的現實法則。回憶孤兒院的成長生涯過程,比較多的是辛酸、孤寂、痛楚、淒涼與羞辱;孤兒院生涯塑造成的性格是扭曲的、自卑的、退縮的、自閉的;孤兒院 的團契生活、人際關係是定型化的,一進入正常社會生活就顯得呆痴、笨拙。我在孤兒院裡是還算正常規矩的院童,但在學校中卻是沈默寡言、內向退縮、自我封閉 的學生。 

從小學二年級到大學畢業,我都是生活在孤兒院。其實,如果沒有住進孤兒院,我在成長過程中大概不能得到比較好的物質照顧,更重要的是,如果沒有住進孤兒院,我大概沒有機會接受比較好的教育。  

這豈不是恩典嗎?但我無法接納這是恩典。進入初中之後,我大約有六、七年沒有給父母親寫過一封信,他們雖然兩、三個禮拜就輪流寫一封信給我,但我就是 不回信,因為我怪罪他們把我送進孤兒院。從初中到大學,有好幾年母親節我都配戴粉紅色的康乃馨。因為我媽媽還在,不能戴白花,可是我又住在孤兒院。沒有媽 媽在身邊,不甘心戴紅花,所以我就配戴粉紅花。我無從瞭解、也無法接納離開貧窮的澎湖、住進孤兒院是恩典。  

我沒有能力跟人建立人際關係,也沒有與人團契的能力,因為我不能接納自己的成長過程,不能接納上帝的恩典。缺乏團契的生命,當然不能過團契人生。  

很多很多年,直到我大學畢業、結婚生子、作傳道人全職服事主,我還是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在孤兒院成長的。雖然慢慢知道孤兒院的成長環境,是出於上帝的美意與恩典,但還是很難真實接納,所以不願讓人知道。  

大約是1988年吧,我在台北靈糧堂擔任執行牧師,那一年的母親節主日我需要講道。我想了又想,從小四到高中畢業,我從來沒有見到過媽媽,懂事以來從 來沒有經驗過母愛,甚至有一段時間心裡還有一點恨媽媽,故意在母親節配戴粉紅色康乃馨作無聲的抗議。現在我要講母親節主日的信息,難道我要講自己沒有經歷 過的信息來欺哄信徒、欺哄上帝嗎?  

我只好硬著頭皮、鼓起勇氣,分享我離開媽媽、想念媽媽、怪罪媽媽的孤兒院成長經驗。那一天,台上的我與台下的信徒哭成一團,但真正得釋放的是我。從那 以後,我開始能接納自己的成長過程,也真正能接納恩典。我真正能接納長達16年的孤兒院生涯是上帝所給我的特別塑造,若不是有這樣的特別塑造,我大概不會 像現在這樣服事主、服事眾教會。這是多大的恩典呀!  

你呢?你能接納你過去的所有遭遇都是上帝所賜與的恩典嗎?保羅說:「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......為這事,我三次求過主,叫這刺離開我。祂對我說:『我的 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』」(林後十二:7-9)或順境、或逆境,上帝的恩典都夠我們用的,祂的手要在你生命的每一時刻塑 造你。你若能接納恩典,你就能接納自己,你能接納別人;你能與自己團契,就能與別人團契,你就能得著團契生命,過團契人生。  

默想:你最不能接納的過去是什麼?你要如何面對它?  背誦: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(林後十二:9)  

接納上帝是賜恩典的主,上帝就使你更光彩;  

接納所賜給自己的恩典,自己就能超越;  

接納所賜給家人的恩典,家人就會扶持你;  

接納所賜給教會的恩典,教會就會保護你;  

接納所賜給團契小組成員的恩典,組員就會包容你;  

接納所賜給同工的恩典,同工就會體恤你; 

接納所賜給朋友的恩典,朋友就會諒解你。

沒有留言:

月行事曆